发新话题
打印

电源十问,你清楚吗?

问:PC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通过运行高频开关技术,将输入的较高的交流电压(AC)转换为PC电脑工作所需要的较低的直流电压(DC)。

  问:PC电源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答:市电进入电源后,经扼流线圈和滤波电容除去高频杂波和干扰信号,然后经过整流和滤波得到高压直流电。接着通过开关电路把高压直流电转为高频脉冲直流电,再送高频开关变压器降压。然后滤除高频交流,最后输出供电脑使用的纯净低压、直流电。

  问:开关电路的原理是什么?

  答:开关电路的原理是由开关管和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芯片构成振荡电路,产生高频脉冲。将高压整流滤波电路产生的高压直流电变成高频脉冲直流电,送到主变压器降压,变成低频脉冲直流电。

  问:什么是PFC?

  答: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即功率因数校正,主要用来表征电子产品对电能的利用效率。功率因数越高,说明电能的利用效率越高。通过CCC认证的电脑电源,都必须增加PFC电路。位置在第二层滤波之后,全桥整流电路之前。PFC有两种,一种是无源PFC(也称被动式PFC),一种是有源PFC(也称主动式PFC)。

  问:主动式PFC有什么特点?

  答:主动式PFC输入电压可以从90V到270V;功率因数高于0.99,并具有低损耗和高可靠等优点;可用作辅助电源,而不再需要辅助电源变压器;输出DC电压的纹波很小,因此采用主动式PFC的电源不需要采用很大容量的滤波电容。

  问:被动式PFC有什么特点?

  答:被动式PFC一般采用电感补偿方法,通过使交流输入的基波电流与电压之间相位差减小来提高功率因数,被动式PFC的功率因数不是很高,只能达到0.7~08,并且发热量比较大。

  问:什么是功率因数?与转换效率有什么区别

  答:输入的市电经整流后对电容充电,其输入波形为不连续的脉冲,这种电流含有大量的谐波。谐波电流使电力系统的电压波形发生畸变。功率因数定义为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没有被利用的无效功率在电网与电源间往返流动,不仅增加线路损耗,而且成为污染,易引起电子设备误操作,电话网噪音,变电站电容扼流线圈过热烧毁。尽管功率因数和转换效率都是指电源的利用率,但区别却很大。功率因数是为了提高电网的利用率,同时减少电网的污染。简单的说,功率因数产生的损耗是电力部门负担,而转换效率的损耗是用户自己负担。

  问:ATX 12V 2.0版有什么新特点?

  答:ATX 12V 2.0版进一步增强了+12V的输出能力,采用双路+12V,其中+12V给外围设备供电,+12V2单独给CPU供电。另外,采用了24PIN主电源接口,以满足PCI Express 16X的需要。典型负载转换效率超过80%,达到了一个新高。

  问:ATX 12V 2.2版有什么新特点?

  答:增加了450W指南;对250W、300W、350W、400W输出电流做了修改,主要是提高了+12V2的输出能力,以应对双核心处理器的需求,要求+12V2必须具有独立的电流限制,保证峰值16.5A(450W为19A)能持续10毫秒,峰值期间最低电压不能低于11V;效率提升:强制效率,典型负载效率要求72%、满载70%、轻载65%,推荐效率,典型负载效率要求77%、满载80%、轻载75%;5VSB电流加大,以对应USB扩展设备的大量应用,最大电流2.5A,峰值电流3.5A,不超过3秒。

  问:为什么双核心CPU要选择2.2版电源?

  答:2.2版推出主要是对应双核心处理器的高工好。Intel双核心功耗为130W,AMD为110W。CPU功耗的增加,导致现有Desktop电源可能出现问题,表现在开机瞬间峰值电流达到21.5A,同时+12V电压跌落到10.78V,(主板开机要求电压最低位11V,主板效率要求最小75%)。而对比单核心CPU,峰值电流仅16.4A,最低电压为11.32V。在这情况下,必须对电源规范进行修改,以适应这种变化。

TOP

不懂,这方面一窍不通,学习一下咯,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