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盛:用词倾诉悲欢感动(转)
李宗盛无疑是一位歌词创作的大成者。作为滚石唱片公司的高级领导,作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制作者,作为那么多歌手的发掘者和引路人,他的歌坛至尊地位恐怕无人可以撼动。
而填词,无疑是李宗盛的超强项。我们可以非常容易的从许多歌手的名曲里,找到李宗盛的名字:譬如赵传的《我终于失去了你》、《哦,莎莉》、《我的心好乱》……。譬如林忆莲的《夜太黑》、《不必在乎我是谁》……。譬如辛小琪的〈领悟〉……譬如张信哲的《爱如潮水》以及最近的《爱不留》……。
而成龙更是一个异数,成龙可以说五音不全,可是就因为碰到了李宗盛,就因为李宗盛为他创作的那些实实在在朴实无华的歌,让他在一段时间里很是红火了一把。分析其原因,成龙本身的名气固然重要,可是若没有李宗盛点石成金的手段,恐怕他也会象周润发一样,人红歌不红,最后落个笑话。
李宗盛对于人性的剖析可谓是入木三分,人性的尊严和脆弱,人性的矛盾和反复,在他笔下一一纵横开来,也许是经历使然,也许是观察使然,大千世界里的种种是是非非,悲欢感动,都逃不过他感性的词句。而他所有的词,无一不是以内心的交流为基调的,这就让他的歌中有了许多人间烟火味。因而能够经受得住岁月的考验,不至于如明日黄花般早早凋谢。“不在乎是否活在掌声中,只求心与你相通。”这,才是最重要的。
《凡人歌》是李宗盛对于人生最生动也最大气的描述:“你我皆凡人,活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多少男子汉,一怒为红颜,多少同林鸟,(已)成了纷飞雁……”几多调侃,几多无奈,跃然纸上。而最后的几句:“问你何时曾看见,这世界为了人们改变,有了梦寐以求的容颜,是否就算是拥有春天?”却更是不由令人深思,可谓画龙点睛之笔:抱怨过去了,我们还是要活着,还必须要面对每一天的——并且还必须积极的活着。
就如同他给成龙写的歌一样,在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要明明白白的活着。
做个“真我”,是李宗盛一直着力表达的宗旨。在《笑红尘》(陈淑化)里,有这么几句:“风再冷,不想逃,花再美也不想要,一身骄傲。今朝哭,明朝笑,不求有人能明了,独自醉倒……”在《真心英雄》里,有:“把我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让真心的话,和流过的泪,在你我的心里流动……”这和“大丈夫当哭便哭,当笑便笑”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他也的确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在《寂寞难耐》里,他吐露出想找一个红颜知己的想法,“寂寞难耐,爱情是最辛苦的等待,爱情是最遥远的未来,时光不再,只有自己为自己喝彩,自己为自己悲哀……”因为不愿意如此寂寞,所以他还是最终让“平静的心”不再“拒绝浪潮”。进一步开始《鬼迷心窍》了。
因为有了“真我”,所以才会有真情告白。在《别怕我伤心》(张信哲)里,他让张信哲做了一个甘愿为爱牺牲自己的伟大情人:“……你和他之间,是否已经有了真感情,别隐瞒,对我说,别怕我伤心……”虽然歌是给别人唱的,却何尝不是李宗盛的想法?那不是逃避,却是一种洒脱和从容,虽然这“洒脱”难免会苦涩。
“我再也不愿见你在深夜里徘徊,不愿别的男人见识你的妩媚,你可知道,这样会让我心碎,答应我你不要在深夜里徘徊,不要轻易常识放纵的滋味,你可知道,这样会让我心碎。”张信哲感性的嗓音配上李宗盛这苦口婆心的词,没有理由不让人感动的。
李宗盛在为林忆莲操刀之后,填词风格开始慢慢变化,变得象是一个冷眼旁观者,(详见鄙作《我耳中的经典》十四),这与他的心境是分不开的,这个时候,他依然关注他生存的世界,只不过,参与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已,他用理性代替了感性,这应该是他更上一层楼的标志,所以张信哲在事业有点举步维艰之机,又向李宗盛求援了。所以才会有了《爱不留》,“多少恋情回想时只剩结局和起头,喝一口温柔却跌进灭顶的狂流……爱从不逗留,来去都不给理由,它只给结果,来时对谁都是予取予求;爱从不逗留,只由人坠落或是成熟,若是它真的要走,不会理你是不是一无所有……”可以说,几乎每一句都是精辟的警句,更加理智的深思熟虑。那也许是残酷的,可是人生往往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看你任何应对了。
从李宗盛的词作中,我相信我们获益匪浅:那份对人生的执著和从容,那份笑看天下的勇气和达观,那份真诚,那份睿智。
代表词作: 〈铿锵玫瑰〉 〈寂寞难耐〉 〈凡人歌〉 〈鬼迷心窍〉〈夜太黑〉
〈笑红尘〉〈爱的代价〉 〈伤痕〉 〈爱如潮水〉 〈爱不留〉
〈我终于失去了你〉 〈真心英雄〉 〈爱要怎么说出口〉〈爱的代价〉
〈明明白白我的心〉 〈领悟〉
附:我耳中的经典 (十四)她有一帘幽梦(节选)
碰上李宗盛应该是林忆莲的幸运,也是李宗盛的幸运,离过一次婚的李宗盛碰到了同样离过婚的林忆莲,大概是物以类聚,李宗盛心动不已,把自己的满腔爱的意思尽情托付于歌里——用感性的歌来挑逗林忆莲。李宗盛的大脑袋窥探人内心的功夫称得上一绝——尤其是女人(君不见他的大部分天才都花在对女人的心思上了吗?),他把他的林妹妹的小心眼算是看透了,在他的精心启发下,林忆莲充分发掘了也许连她自己都不晓得的另一面来。
林忆莲悟性极好,很快就适应了李宗盛给她的定位,投之以桃,报之以礼,她开始认真的揣摩李宗盛给她打造的角色。
在《为你我受冷风吹》中,林忆莲试图摆脱过去凄凄惨惨的小女子形象,而展现出洒脱的一面,“若是爱已不可为,明白说吧无所谓,不必给我安慰,何必怕我伤悲……”她自立自强了,但是她却又是理性的,她会“试着不去想起过去有多美,不盼缘尽仍留慈悲,虽然我曾经这样以为,我真的这样以为……”一个摆脱爱的枷锁的女人就这样出炉了,很有一种凄美的味道。
《伤痕》又是一个转变,这时,林忆莲俨然已经成了一个历竟沧桑的过来人,开始倚老卖老的给女同胞们上起了课:“让人失望的虽然是恋情本身,但是不要只是因为你是女人……该爱就爱,该恨的就恨,要为自己保留几分,女人独有的天真和温柔的天分,要留给真爱你的人……”她已经不在自己的圈子里自伤自怜了,而把自己当作了拯救姐妹们于水火之中的好老师。——已经进入“博爱”的境界。
《铿锵玫瑰》、《夜太黑》等系列歌曲是这一阶段最具成熟感的作品。
《铿锵玫瑰》中,林忆莲以一种冷静得近乎冷酷的口吻白描了一个在情感游戏中穿梭的现代派女孩形象:“那女孩早熟象一朵玫瑰,她从不依赖谁,一早就体会爱的刁诡和尖锐,它承认后悔绝口不提伤悲,她习惯睁着双眼和黑夜倔强无言相对,别要她相信爱无悔,她从不以为爱最美,她说,那全是虚伪……”在这逐渐抛弃真情的年代,玩世不恭的女孩也有一套自己的处事方法:“象旷野的玫瑰,用骄傲的花蕊,想迎接那旱季的雨水,所以温暖却暧昧,所以似是而非,让那直觉自己发挥……”———这“似是而非”是不是一种为了怕受伤害而采取的自我保护手段?林忆莲在MTV 里同样发出似是而非的笑,就已经算是答案。
《夜太黑》则赤裸裸的暴露了人内心深处的恐惧和隐秘:“男人久不见莲花,开始觉得牡丹美,女人芳心要给谁,没所谓……”以一种近乎调侃的哀伤语气感慨着:“只是夜太黑,酒精把一切都烧成灰,也太黑,它又给过谁暖暖的安慰……”人生的无奈,人生的阴暗,被林忆莲以压抑的语调给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林忆莲最后的喃喃自语以及声声飘忽的叹息,实在令人有欲罢不能之感。可以说,简直是完美。这不但是林忆莲的突破,也是李宗盛的突破